□劉小源
近日,《求是》雜志發(fā)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《必須堅持人民至上》,文章指出:“各級干部也不能眼睛總是向上。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,向下看看?!比罕姷摹霸u價”就像一把尺子,讓人民群眾滿意是我們黨做好一切工作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。作為新時代黨員干部,要讀懂“人民至上”,要多“向下看看”,把功夫做在“群眾”身上,把事做到群眾“心窩子”上,讓群眾當時代的“主角”。
自覺用好調查研究“傳家寶”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”。調查研究作為我黨的“傳家寶”,正是了解民情的關鍵抓手,是在基層尋找解決問題的“金鑰匙”,一旦脫離群眾,便會失去源頭活水。因此,調研不能走過場,要心中有民,眼睛“向下”、腳步“向下”;調研要“身入”更要“深入”,走到群眾中,當好意見“收集員”、問題“記錄員”、群眾“辦事員”,把群眾最真的訴求、最誠的愿望了解透。
提升群眾“滿意度”要堅持“問題導向”。現(xiàn)實中,很多干部是談問題“色變”。問題可怕嗎?其實不然。有了最真實的問題,將問題置于“陽光”之下,才能避免陷入“不識廬山真面目”的認知困境中。要有“知不足而奮進”的態(tài)度,敢于正視問題,堅持問題導向,用“入山問樵,入水問漁”的求知精神把“桌子”搬到群眾當中去,與群眾“掏心掏肺”產(chǎn)生“共鳴”,帶回冒著熱氣的“第一手資料”,將群眾強烈“呼聲”變成熱烈“掌聲”,不斷提升群眾“滿意度”。不能聽到問題就“瑟瑟發(fā)抖”,更不能視而不見、聽之任之,長久以往,群眾只會“有口難言、有話難說”,如此如何拉近與群眾的距離?
正所謂“得眾則得國,失眾則失國”,要在“干”處發(fā)力,辦好群眾關心實事?!敖鸨y杯不如百姓口碑,千評萬評不如百姓好評”,要用擔當作為的精氣神辦好群眾事,少聽吹捧、多聽批評,少走表面“過場”、多看群眾“臉色”,杜絕“半拉子”工程、“南轅北轍”式“負功”。找準“人民坐標”,以“不破樓蘭終不還”的擔當魄力,在群眾需要的時刻豁得出、沖上前、頂?shù)蒙希屓罕姺判模粩嗑毦蜑槿嗣穹盏摹罢姹绢I”,答好人民路線“高分答卷”。